投稿指南
一、稿件要求: 1、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、购买体验、性能详析等文章。要求稿件论点中立,论述详实,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。文章体裁不限,字数不限。 2、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(*.txt)。如果是文本文件,请注明插图位置。插图应清晰可辨,可保存为*.jpg、*.gif格式。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,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,而将插图另存,并注明插图位置。 3、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,最好压缩后发送。 4、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。例如句号为。而不是.。 5、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(真实姓名、笔名)、详细地址、邮编、联系电话、E-mail地址等,以便联系。 6、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。 7、我们对有一稿多投、剽窃或抄袭行为者,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、经济责任的权利。 二、投稿方式: 1、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。 2、 编译的稿件,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。 3、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、稿件著作权: 1、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,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,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。 2、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,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。 3、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、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。 4、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,即不允许一稿多投。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,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。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。 5、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: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、复制、摘编、表演、播放、展览、发行、摄制电影、电视、录像制品、录制录音制品、制作数字化制品、改编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,以及出版、许可其他媒体、网站及单位转载、摘编、播放、录制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、改编、摄制。 6、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,未经我方许可,任何网站、媒体、组织不得转载、摘编其作品。

中国最早的虎形文物与虎崇拜

来源:南方文物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2-01-31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虎年马上就要到来了。因为老虎的勇猛与力量,古人对它非常敬畏,把它当做百兽之王。《说文解字》就说:“虎,山兽之君也。”《风俗通义·祀典》也称:“虎者,阳物,百兽之长

虎年马上就要到来了。因为老虎的勇猛与力量,古人对它非常敬畏,把它当做百兽之王。《说文解字》就说:“虎,山兽之君也。”《风俗通义·祀典》也称:“虎者,阳物,百兽之长也。能执搏挫锐,噬食鬼魅。”与此同时,老虎又被赋予了英雄、权力、辟邪、吉祥的象征。那么,考古发现我国最早的虎崇拜是什么样子的呢?

年代最早的虎形文物

河南濮阳西水坡M45墓蚌塑平面图。图源:《文物》杂志1988年第3期。

1987年8月,考古工作者在发掘河南省濮阳西水坡遗址M45墓时,在墓室有一个惊人的发现。

墓室正中是男性墓主的骨架,而在这位墓主骨架的左右两侧,居然放置着用蚌壳摆着的一套龙虎图案。其中人骨的右侧是龙图案,龙的头朝北,背朝西,身长1.78米、高0.67米,做昂首、曲颈、弓身、腾飞状。人骨的左侧是虎图案,虎的头朝北,背朝东,身长1.39米、高0.63米,做瞪目、张口、垂尾、行走状。在虎图案西边和北边,还摆着两处蚌壳。西边的蚌壳比较杂乱,北边的蚌壳则呈一个三角形,蚌壳东边还发现两根人的胫骨。

在发现第一组蚌塑之后,考古工作者又发现了另外两组蚌塑。

第二组蚌塑位于M45墓室南面20米的一个浅地穴中,图案有龙、虎、鹿和蜘蛛等;其中龙头朝南,背朝北;虎头朝北,面朝西,背朝东,龙虎联为一体,鹿卧于虎的背上,蜘蛛在龙头之东。第三组蚌塑则位于第二组蚌塑南面20米的一条灰沟中,有人骑龙和虎的图案;其中龙头朝东,背朝北;虎在龙之北,头朝西、背朝南。另外,在龙、虎的四周还摆放一些蚌壳,西面蚌塑呈飞禽形,另外三面都是圆形。

考古工作者认为,西水坡遗址包括新石器时期仰韶、龙山和东周、汉代遗址,其中这三组蚌塑所在的墓葬属于早期仰韶文化遗址,距今有6000余年之久,比夏朝的建立还要早2000年。这里的蚌塑龙,不但是考古遗址中独一无二的发现,而且也是发现年代最早的龙形文物。因为龙在中华文化中具有独特的象征意义,所以学者们纷纷关注到这里的蚌塑龙,尤其是第一组蚌塑龙,将其称为“中华第一龙”。

实际上,蚌塑虎也是发现年代最早的虎形文物。那么,自然也可以称之为“中华第一虎”。而且,“中华第一虎”与“中华第一龙”位于墓主的一左一右;这另外三组蚌塑中,也不约而同都出现了龙与虎。可见,在当时人的心中,虎与龙应该是分庭抗礼、难分轩轾的神兽。

那么,古人为什么要摆出神秘的“中华第一龙”与“中华第一虎”图案呢?

“中华第一虎”的内涵

曾侯乙墓漆箱盖

天文考古学者冯时先生指出,第一组蚌塑图实际上是一幅天文图案。墓主骨架的东边是蚌塑龙,西边是蚌塑虎,实际上就是后世“四象”的原型。“四象”,包括东方青龙、西方白虎、南方朱雀和北方玄武,来源于古人把二十八星宿划分为四大区域,每个区域分别有七个星宿。那么,为什么在西水坡遗址只有龙与虎呢?比较可能的答案是,当时古人最重视东方与西方,二十八星宿也只有东方青龙和西方白虎的区分。

可以印证的是,战国初年曾侯乙墓出土了一件漆木衣箱盖,这件衣箱盖上书写了二十八星宿名和北斗的名称。此外,图案东侧绘制了一条龙,图案西侧绘制了一头虎,同样也没有朱雀和玄武的存在。而且,西水坡遗址第一组蚌塑中的三角形蚌塑和两根人骨,实际上应当就象征北斗的斗勺和斗柄。这样一来,就可以发现,这件漆木衣箱盖的图案,与第一组蚌塑反映的图案如出一辙,这可以表明,我国古代二十八星宿的体系,早在六千年前就有原型了。

另外,在西水坡遗址出土第一组蚌塑的M45墓平面形状似人头,南圆北方;而墓主骨架也是首南足北置放。这样的设定,绝对不是偶然,很可能与古人观念中天圆地方的“盖天说”有关,古人正是以首为南属天、以足为北属地。这可以推测出“盖天说”可能早在六千年前就起源了。

这三组蚌塑中有龙、虎图案,第二组蚌塑还有鹿的图案,历史学家张光直先生认为,这里的龙、虎、鹿实际上是道教的“三蹻(qiāo)”。所谓“三蹻”,是东晋葛洪《抱朴子》中提出的一个概念。《抱朴子》说:“若能乘蹻者,可以周流天下,不拘三河。凡乘蹻道有三法,一曰龙蹻,二曰虎蹻,三曰鹿卢蹻。”《太上登真三矫灵应经》也说:“三矫(蹻)经者,上者龙矫,中则虎矫,下则鹿矫。”可见,“三蹻”,就是骑着三种不同动物的飞升术。

文章来源:《南方文物》 网址: http://www.nanfangwenwu.cn/zonghexinwen/2022/0131/501.html



上一篇:瑞虎佑安!国家博物馆以虎文物迎壬寅虎年
下一篇:330余件珍贵文物国博亮相,带您重回“南越王宫

南方文物投稿 | 南方文物编辑部| 南方文物版面费 | 南方文物论文发表 | 南方文物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21 《南方文物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